![]() |
[民生]依托青山绿水 小山村甩掉穷帽子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7-02
经受了数天的高温天气,一到双休日,不少城里人忙不迭直奔相对凉爽的山区。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地处群山环抱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温常年较城区低四五摄氏度,成了不少市民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
清晨,收拾完家里的客房,炭厂村民俗户李秀芬赶紧去泉眼挑水。双休日过后,来此避暑的上班族回城了,4位已经退休的老人打算继续住在她家避暑,直到高温预警结束。老人们想要尝尝用冰凉的山泉水湃过的西瓜,以此解暑。
沿炭厂村的登山步道前行,耳边传来的是山泉潺潺的流动声和鸟鸣声,眼前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映衬着一排排整齐明亮的村宅,给人的感觉格外清幽,难怪来游玩的人都不愿离开。
几年前,炭厂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村西沟峪开发成神泉峡景区。2018年以来,仅景区门票收入已超过170万元。然而,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当地有名的低收入村。
和门头沟区曾经的不少村庄类似,炭厂村原本端的也是“黑饭碗”。村民祖祖辈辈以烧炭为生,“炭厂”也由此得名。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烧炭业逐步退出。污染行业退出早,小山村的生态环境也因此恢复得早。可当时,除了种点核桃、山楂之类的果品、山货售卖,村民想不出还能从这大山里挣出点啥。2009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仅为4000元。
2010年,妙峰山镇实施一村一策,帮扶脱低。在永定河研究会等机构的专家帮助下,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炭厂村定下了依托山水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的思路。
炭厂村开发了神泉峡风景区,2010年5月1日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同时,结合险村搬迁、煤改清洁能源等项目,该村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家家户户彻底告别了烧煤取暖做饭。不仅村里街道更整洁,各家各户也拆掉了黑煤棚,建起了小花园。
优美整洁的环境,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们将这里赞为“京郊天然大氧吧”。炭厂村也一举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护好绿水青山,就意味着守好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村民心中牢牢扎根。
炭厂村的变化,是门头沟区山村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门头沟区关闭煤矿278家、非煤矿山169家,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如今,随便走进门头沟区的一座山村就可发现,昔日的黑烟囱不见了,村民都用上了清洁能源,村里更干净了,环境更美了。2018年一季度,门头沟区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6微克,同比下降28.2%。
2018年,门头沟区还争取到市级资金1.49亿元,投入古村落保护。该区是北京市古村落最为聚集的区之一,拥有国家级古村落3处、市级古村落11处。在护好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门头沟区深入发掘区域内古村落文化资源,将这些古村落纳入统一规划,按照“村落建筑古香古色,历史文化上口上墙,红色文化感己感人,民俗文化常颂常扬”的思路,打造民俗生态休闲旅游的文化名片。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7/02/content_261531.htm
运维管理:首都文明网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