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古都红色基因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7-02
北大红楼外景。
北大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
长辛店工会成立后火车房工友留影。
一二·九运动中军警用水龙喷射游行学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景。
北京历史文化悠久。这座城市见证和承载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沧桑巨变,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文化遗产。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构成独具一格的首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红色文化地位独特、丰富厚重。遗址遗迹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活动见证地,镌刻着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赴后继的光辉足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北京红色文化最直观可见、最贴近本源的载体。让我们踏入其中,去触摸历史的强劲脉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里发端
故宫东北角沙滩地区,有一座红砖红瓦被称为“红楼”的建筑,在恢宏壮观的故宫映衬下,显得并不起眼,但却是一座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这里是北京乃至中国红色文化的起点。
蔡元培1916年12月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办校方针,把北大改造成思想活跃、蓬勃向上的现代大学。他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广泛招募学术精英,李大钊、周树人、高一涵、刘半农、胡适等先后汇集北大。蔡元培相中东皇城墙沙滩汉花园一块风水宝地,取其北部建设北京大学新校区。1918年9月,红楼拔地而起,即后来的北京大学一分院,成为北京大学校部及文学院所在地。
红楼落成后,最先进驻的是北大图书馆,占了第一层,设14个书库及阅览室、登录室、编目室、藏宝室等。图书馆主任是李大钊,办公室设在一层东南角两间房子里。蔡元培和陈独秀也相继迁入,办公室设在二楼。北大学生罗家伦回忆,当时北大有两个有名的师生聚谈场所,一个是二楼国文教员休息室“群言堂”;一个是一楼图书馆主任室“饱无堂”。“群言堂”以南方人为主体,“饱无堂”以北方人为主体。“在这两个地方,无师生之别,也没有客气及礼节等一套,大家到来大家就辩,大家提出问题来大家互相问难。大约每天下午3时以后,这两个房间人是满的。‘饱无堂’还有一种好处,因为李大钊是图书馆主任,所以每逢图书馆的新书到时,他们可以首先看到,而这些新书遂成为讨论之资料。”这些新书里面,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学说的书籍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北大红楼成为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潮的重要场所,成为新的革命风暴的中心。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从红楼北侧的民主广场出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帝爱国游行,并扩展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孕育
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陈独秀因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入狱。经多方营救出狱后,为避免再受迫害,李大钊决定护送陈独秀离京南下。
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一辆旧式带篷骡车从北京朝阳门驶出,急急奔向天津。车上两位貌似掌柜和账房先生的乘车人,就是乔装的陈独秀和李大钊。途中,他们商谈了建党工作,留下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这次分手后,陈独秀、李大钊开始分头筹备建党工作。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李大钊主持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高君宇等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了思想、理论和组织上的重要准备。
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南陈北李频繁交流,加快建党步伐。1920年8月,陈独秀等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率先成立。10月,在红楼李大钊办公室,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称“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选为书记。李大钊曾说:“我们这些人只是几粒革命的种子,以后要好好工作,把种子栽培起来,将来是一定会有收获的。” 至党的一大召开时,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发展十余名党员。中共北京支部成为北方共产主义组织的核心,不断派出成员到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活动,指导和协助北方各地建立党团组织,把革命的种子撒向广阔的北方大地。
党的一大召开前,全国有8个地方建立了早期党组织,其中6个地方的负责人是北大师生和校友。其中包括湖南代表毛泽东。正是北大红楼建成的1918年秋,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北京,经北大教授杨昌济推荐,到北大图书馆担任书记员。在红楼的三个月,毛泽东在紧挨李大钊办公室的登录室工作,阅读各种书刊,接触各种新思想,结识校内外名流学者和有志青年,受李大钊等影响和引领“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此后他重返湖南,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阵,创办《湘江评论》和《新湖南》杂志,组建湖南早期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北大在党的创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做出突出贡献。学界普遍认为,上海黄陂南路一大会址是党的诞生地,北京故宫东北角的红楼则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孕育之地。现在这里复原了民国风貌,建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开设“新时代的先声”主题展览,成为北京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改变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一代风云,就是从红楼酝酿而生的。红楼之红色文化的意义在于,这里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转折时刻最先觉悟者,勇敢站在了时代最前列,以追求真理、坚定理想、胸怀天下、铁肩担当的初心和精神,召唤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中国工人运动从这里开始
北京西南永定河畔有一个千年古镇长辛店,自古是进出北京的咽喉要道,近代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和铁路机车厂的创办,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藉交通便利,开风气之先,这里较早接受外部进步事物影响。1918年起,北京地区进步分子的足迹便踏及这里。到20世纪20年代,这里成为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中心,各地工人关注、向往的“北方的红星”。
1920年12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派邓中夏、张国焘等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李大钊、邓中夏都经常给工人讲课,教工人识字,用通俗语言传授革命道理。他们引用一根木棒易折、一束木棒难断的寓言告诉劳动者,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结合到一起就能产生巨大力量,其中关键在于团结,使“要团结”思想牢牢扎在工人心底;用“工”“人”两字组成“天”字的比喻,直观形象地告诉工人,他们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是天下主人,启发工人认知自身价值和力量。这种启发式教育,使工人深刻认识到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政治觉悟迅速提高。
1921年5月1日,长辛店1000多名工人在娘娘宫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宣布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人会成立。工会在北京早期党组织领导下,开始着手维护工人合法权益。7月,工会领导工人两次罢工,均取得胜利,初步显示了工会威力和工人阶级的革命性、组织纪律性。各地工人纷纷到长辛店参观访问。后来,工会改称工人俱乐部,选出工人自己的领导,成为一个组织更加严密、战斗力更强的工人团体。《共产党》月刊热情称赞它“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1923年2月,包括长辛店铁路工人在内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推动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1956年3月6日,毛泽东在听取铁道部长滕代远汇报工作时曾说:“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虽然中国产业工人行会性组织和罢工斗争早已有之,而且长辛店工人运动在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时间不是最早、规模也非最大,但长辛店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最早建立的工会之一,长辛店工人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和党领导的现代产业工人运动的起点与典范。这应该是毛泽东对长辛店工人运动历史地位评价的含义所在。
90多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始终在党直接领导下,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谱写了一幕幕壮丽篇章。直至今日,长辛店仍然闪耀着红色光辉,在铁轨延伸的方向,革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传承发扬。
救亡怒吼从这里发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炮制“满洲国”,阴谋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表达了爱国学子的共同心声。
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高校师生在北平党组织领导下,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冲破国民党军警重重封锁,到新华门向北平当局请愿,请愿未果遂改为示威游行。游行队伍行至王府井大街南口,军警突然用“水龙”向学生喷射,并用皮鞭、枪柄、棍棒等从两侧袭击学生。当天,30多名学生被捕,数百人受伤。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举行全市总罢课。12月16日,在天桥举行市民大会,反对“华北自治”,会后举行更大规模示威游行。北平学生爱国示威游行,如滚滚惊雷,震撼中华大地,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0年后,一二九运动纪念碑亭在北京西郊植物园樱桃沟落成揭幕。为什么一二九纪念地会选在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一二九运动中诞生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这是党领导下统一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1936年暑假,民先队在樱桃沟举办“平西樱桃沟救国军事夏令营”。营员们进行军事训练,听教授分析抗日斗争的政治形势,争相传看难得一见的党的决议、通告,表演自编自演的抗日救亡小剧。训练间歇,北京大学学生陆平和清华大学学生赵德尊在沟里一块青石上刻下“保卫华北”四个大字表达心声。这块石刻被发现后,值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纪念之际,将这里作为纪念地,建立了纪念亭、纪念碑。
正如一首纪念诗所写:“峥嵘铁血岁月你们呼喊怒吼救国救亡,国泰民安年代我们发奋图强装点盛世”。中国青年的浩然正气和理想担当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年满怀理想,在不同时代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和汗水,为北京红色文化缀上鲜明注脚。
全民族抗战在这里爆发
卢沟晓月驻长空,怎忘当年战火浓?“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它不仅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自强不息的红色文化见证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并全中国。驻守丰台等地的国民党29军官兵不畏强暴,奋勇抗击,为全国抗日军民树立楷模。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下令:宛平城与卢沟桥为我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营长金振中身负重伤,团长吉星文受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29军共死伤一万余人。卢沟桥抗战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
全民族抗战的爆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写信给宋哲元,晓以抗日大义,表示“誓竭全力以为后援”。宋哲元对蒋介石命29军南撤保定犹豫不决时,刘少奇起草主张抗日救国的3条意见,请29军一位参谋处长以自己的意见为名拿给宋哲元看,宋极为赏识,没有执行蒋介石南撤命令。1937年5月, 宋哲元召集幕僚研究对日策略, 要求属下参谋人员拿出方案,中共秘密党员、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及时将此事向北平地下党组织汇报。党组织抓住时机, 由张克侠出面, 向宋哲元提出加强抗日思想教育、加强情报工作、争取伪军反正等建议和“以攻为守”作战方案,得到宋赞同并付诸实施, 为反击日寇全面入侵作必要准备。党组织还通过民先队、学联等团体,对29军展开宣传、慰问、联谊,支持和推动29军抗日。
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卢沟桥抗战为起点,亿万军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今天,在北京这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伫立于枪炮声早已远去的卢沟桥上,走近留下累累弹孔的古城墙,踏入在宛平旧址上兴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这段难忘的民族记忆,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仍令人心潮澎湃。
新中国在这里诞生
北京西郊的香山是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不光遍山红叶闻名遐迩,这里的另外一道“红色风景”也别具特色——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定都北平,随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至北平,进驻香山,开启了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从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入驻香山,至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毛泽东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中共中央在香山半年时间,这里承载了党的历史上许多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军事上,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号角;政治上,毛泽东在这里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共中央在这里与各界人士一道组织筹备政治协商会议,讨论起草《共同纲领》,明确新中国一系列基本国策和宏伟蓝图;经济上,中共中央在这里积极探索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构成和经济政策,确定了新中国“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根本方针。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李济深、张澜等众多著名民主人士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谱系上,香山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过渡时期的指挥部,是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是与一大会址、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一脉相承的红色革命圣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诞生地,成为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伟大转折的见证地。
以上发生在北京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和重大事件,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成为我国建设、改革历史上许多重大战略的决策地,是党的领袖和重要党史人物活动地,也是国家诸多重大活动举办地,红色文化谱系中又增添了建设时期以张秉贵、时传祥为代表的劳模精神,改革时期以首钢、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精神等。
北京的独特地位酿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北京有更多机会得到中央关怀,因此也更有责任发挥好首善之区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任务更加艰巨。新时代,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北京红色文化建设,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6/28/content_260636.htm
运维管理:首都文明网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