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明热线

首页 > 手机网 > 文明网校

一笔一画寻回北京“老礼儿”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8-06-27

  “请客赴宴三天为请”、“行不摇头、站不倚门”、“别人敬茶别忘‘金鸡三点头’”……这些如今看起来有些陌生的礼仪,曾经是老北京们日常必须恪守的礼仪准则。但在如今这个行色匆匆的现代都市,这些老礼儿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卞家华,漫画家,祖籍天津,1943年出生于石家庄,丰子恺先生私淑弟子,常年在京津冀地区采风。近年来他利用退休时间,将老礼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了40多幅《北京老礼儿》系列漫画。今年下半年,系列漫画就将在北京礼士胡同的“礼士传习馆”展出。

  卞家华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专访时说:“咱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很多老礼儿早就忘了,我倒不是想恢复它们,老礼儿太多,有些也跟不上时代了,我就想帮大家回忆回忆。有时候,看见马路边乱摆放的共享单车,我就在想,以前那些规规矩矩的老先生,见着这么乱的自行车,肯定不乐意。”

  爱画从前事的老先生

  卞家华出生在石家庄市鹿泉区,自幼喜欢绘画,在工厂参加工作以后,还利用业余时间到文化馆学习。1984年,卞家华调入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专业从事美术编辑,同时创作漫画。或许是常年编撰儿童读物的缘故,卞家华的作品经常从儿童的视角入手,而且,他特别喜欢回忆和描绘“从前事”,展现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童年时代。

  “我记事的时候,石家庄刚解放。记得有一支解放军部队驻扎在我家附近,为了改善生活,战士们到附近百姓家借炊具,从我家借走两个盖板和几个大碗。后来,还炊具的时候,战士们把两个大碗里装满了饺子,印象太深了。虽然小,但我知道了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而且还炊具的时候,别空着,回个礼。”

  和童年记忆中那些翠绿的芦苇、清澈的河水、端午节妈妈亲手系上的五彩线、元宵节爸爸搓出的汤圆一样,那些与礼仪相关的故事,都成了卞家华的漫画主题。

  “现在,大家都说过节没意思,总说过年没年味儿,相比起来,还是以前有年味儿。为什么?我觉得现在什么都是买的,不像以前都是自己做的。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馒头是自己蒸,猪是自己家养的,都自己动手,当然有年味儿。”

  后来,走出石家庄,到北京采风,卞家华发现,人们对老礼儿还是有情结的,他就养成了随时记录的习惯,发现值得用漫画展现的,就展开创作。

  “我喜欢跟人聊天,聊着聊着,就能有共同语言,找到共同的回忆,尤其老人,都对以前的礼仪津津乐道。”

  想用温情化解冷漠

  喜欢聊天这个习惯,卞家华从工作时一直带到退休后。

  退休后的他,移居山东烟台,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卞家华每天爬山、看海,同时创作不息。“以前在北京,即便是在胡同里见到陌生的老人,也会点头问声‘您好,您吃了吗,明儿见’。按理说,这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基本尊重。现在,我虽然岁数不小了,但是还会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跟他们拉拉家常。”

  卞家华认为,在四合院内、在胡同里,那些鸡犬相闻的世代之交,是礼仪传播的土壤。“祖祖辈辈都相识,早出晚归都问候一声‘您身子骨硬朗啊’。过个车、侧个身都打招呼‘劳您驾’。这些老礼儿,都能拉近街坊之间的关系。”

  《北京老礼儿》漫画中有一幅“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没有不腌咸菜的酱油缸”,就是描绘老北京胡同里的熟人社会。“当然可以走二里地去超市里买,但是这种服务邻里的小店,方便你我,没有不开张的。只要你服务好,童叟无欺,就是这条胡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卞家华觉得,现代人挣了钱、住进楼房、把门一关,别说串门,连话都不说一句,“有些冷漠了”。

  以请客吃饭为例,按老礼儿,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现叫为提溜,这样客人会不太高兴。客人来访了,不可拿簸箕扫地,此为不礼貌。给客人斟茶倒水,不可斟得太满,所谓茶满欺人,而且壶嘴也不可对着客人。客人同样不能失礼,应对斟茶倒酒的主人“金鸡三点头”以示感谢(用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轻敲三下)。

  在他的漫画中,还有很多类似“面对长辈教诲洗耳恭听”、“与长辈说话要毕恭毕敬”等老礼儿。“以前,一桌子人吃饭,都应该先等老人动筷。现在,完全反了,都是问小孙子,得他先吃。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时代在变,老人们也不是老顽固,但年轻人还是应该有敬老之心。比如回家了,先跟家长问候一声,报个平安。家庭的温暖,就在这点点滴滴中。”

  老礼儿也可与时俱进

  “可能现在年轻人觉得这些老礼儿太繁琐了,没关系,我也不是想把古时候那些繁文缛节都传承下来,老礼儿也能与时俱进嘛。”

  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乱停放的机动车、共享单车占据着人行道、盲道,卞家华觉得规规矩矩停车就像老礼儿里面“行不摇头、站不倚门”一样。“以前看这个人的品行,通过仪态、言语,现在,可以通过他的停车习惯来了解一个人。”

  “咱们现在蛟龙下海了,神舟飞天了,科技发展得这么快,老礼儿却忘得差不多了。”陆陆续续创作了40多幅老礼儿漫画,卞家华才意识到,可以做一个《北京老礼儿》系列。“我工作的时候一直是给孩子们编书,现在画漫画,也是想先让孩子们领悟老礼儿,为了不让他们觉得生硬,尽量画得活泼一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卞家华通过朋友知识了北京礼士胡同的“礼士传习馆”。“我今年4月还去参观了,看见传习馆里有很多非遗传承、文化传播的内容,所以就同意把我的作品拿过去展览,我觉得那里是个传播的好平台。”

  记者在“礼士传习馆”看到,不大的屋里,挂上了卞家华的十几幅漫画。

  传习馆负责人马牧思介绍说,2017年的“百街千巷”环境整治行动,给传习馆提供了空间。作为东城区曾经著名的美食街,整治活动将礼士胡同原有的73家商户缩减到11家。胡同不再脏乱差,盆栽和绿树取代了乱停放的机动车,胡同文化也重新有了生根发芽的环境。礼士传习馆所在的127号院,原先是一个水站,腾退之后成为居民活动场所。传习馆会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包括邀请艺术家布展,居民们免费参观。现在展出的卞家华漫画,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北京老礼儿》系列,预计将在下半年展出。

  卞家华对展览很期待,他说自己不会停止创作:“我打算一直画下去,很多老礼儿在现在的社会还是有生命力的。我随身带着小本,遇到人、看见事、勾起回忆,就用笔记下来。回家整理整理,再创作出漫画。希望小朋友们、大朋友们都能接受,能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更好了。”(孙毅)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8-06/25/content_260064.htm

返回首页

运维管理:首都文明网工作组